這是一場非一般的世界文化節。
來自全球155個國家及地區,3萬7000名藝術表演者,在今年3月11日至13日一連3天的世界文化節中進行了91場演出。而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參與的人,3天內高達375萬人次,可說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嘉年華,然而它不只是讓人驚嘆的一連串數字而已。
“生活的藝術”世界文化節,是一個召喚和平的聲音。一個人的聲音太小,375萬人的聲音傳播千萬里。
這年頭,沒完沒了的恐怖襲擊,無法解決的難民問題,時不時還傳來各種空難、天災、疫情肆虐,造成人心惶惶不可終日。
愛好和平的人往往都是安靜、低調的,反而破壞和平的人卻是大肆宣揚,唯恐天下不亂。讓人一時錯覺世界各地壞人比好人多,然而事實上,善良的人佔了世界大多數,好事每天都在發生。
和平的力量需要凝聚,這是印度知名靈性導師拉維尚卡(Sri Sri Ravi Shankar)創辦的“生活的藝術基金會”,並於35週年的2016年舉辦世界文化節最大的意義。
位於亞穆納河河灘舉辦,以“世界是一家”(The World is One Family)為主題的3天文化盛會裡,有許多感動在發生,讓我們從A到Z——26個關鍵詞去重溫這一場與眾不同的世界文化節。
(A)-Art of Living生活的藝術
由印度知名靈性導師詩麗詩麗拉維尚卡(Sri Sri Ravi Shankar),人稱“古儒吉”(Guruji,“大師”之意)所創辦的“生活的藝術基金會”(AOL),是目前全球志工所組成最大的教育與人道主義組織之一,義工遍佈一百五十余國。
他教導人們通過呼吸、靜心與歡笑工作坊,解除壓力、提昇身、心、靈整體健康的實用技術與知識,以提昇大眾的生活品質,進而活出生命的智慧與喜悅。
他的志工團也在世界各地進行了各種公益活動,比如監獄新智課程,幫助受刑人更生、減少暴力及對藥物的依賴,教導他們面對自己的過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以及處理未來面臨的衝突和壓力。目前實施這項課程的國家包括美國、俄羅斯、英國、德國和印度等,超過15萬受刑人受益。
此外還有創傷後解壓方案,為自然災害與戰爭受難者所提供的減壓復健輔導方案。例如: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災民的復健、南亞大海嘯的捐款等;環保方案,利用廚余製作環保酵素,過去幾年來在印度清理了16條受污染的河流,他們也展開了菲律賓賦權計劃、泰北奇跡種樹計劃,讓將干涸的河流重生;亞洲農村婦女謀生的職業訓練、一日一美(或歐)元方案,提供印度及烏干達貧童的免費衣食、醫療與教育計劃等。
(B)-Boundless無界限
無論是世界文化節,還是“生活的藝術基金會”,本身都是無國籍、種族、宗教、文化、年齡及性別之分。
也有許多國際政壇的名人受邀參加文化節,像印度總理莫迪、前巴基斯坦總理季蘭尼、尼泊爾總統班達里、斯里蘭卡總統斯里賽納、美國國會議員裴洛西、日本與挪威文化部部長等人都是貴賓。
宗教界包括天主教梵蒂岡宗座科學院院長索龍多(Marcelo Sanchez Sorondo)、敘利亞伊斯蘭教遜尼派最高級別教士哈松(Grand Mufti Ahmad Badreddin Hassoun)、巴基斯坦穆斯林學者Mufti Muhammad Saeed Khan、Bandhua Mukti Morcha,中國蒲田南少林寺的方丈空性、台灣靈鷲山心道禪師等,都出席了這一場文化節,並一一上台致辭祝賀和平集會順利舉行。
(C)-Culture文化
1日開幕當日,印度總理莫迪(Narendra Modi)受邀出席致辭,他認同靈性大師拉維尚卡過去35年為生活的藝術付出,“印度是如此多元,透過‘生活的藝術’,世界已經認識印度,這是文化的‘大壺節’(Kumbh Mela,印度重要慶典)。”
為了舉辦這一場堪稱史上最大、最多元盛事,政府早在半年前,在新德里專門開闢出一塊1000英畝的空地搭建臨時舞台。而7.5英畝的演出舞台,面積超過6個足球場,可說是創下世界之最。
來自155個國家的37千名文化藝術表演者,在三天的世界文化節中一共91場演出。只見舞台後面的座位上坐滿了8千名音樂家以40種樂器一起演奏交響曲、650名來自非洲的鼓手,場面十分壯觀。
(D)-Dancers舞者
文化節第二天,開始出現世界各國的文化表演,比如拉丁、瑞士、俄羅斯、中東、日本、泰國、印尼等在可容納百萬人的場地上表演傳統舞蹈或音樂。
印度各省的部落民族,如印度東北邦Assam的Bihu、西北部拉惹斯坦(Rajasthan)的Ghoomar傳統舞蹈,抑或是東南方安得拉邦(Andhra Pradesh)的庫吉普迪(Kuchipudi)古典舞蹈也在穿插表演。
一場雨過後,中國蒲田南少林寺的武僧表演,台灣首位太陽劇團舞者張逸軍率領舞團“仁山仁海藝想堂”表演“天地初起萬物生”登上舞台。
在那之前,馬來西亞、中國、香港和台灣超過1千名華人更是聯手演唱《明天會更好》。而原本鮮少一起出現的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,在這裡終於能夠與中國的五星旗、香港的紫荊花旗和馬來西亞國旗一起飄揚,《明天會更好》大合唱不只把希望世界和平的理念透過華語歌曲傳達出去,也體現了真正的“世界一家”。
(E)-Experince微笑體驗
新德里是世界人口第二大的城市,交通之亂可是世界聞名的。
汽車、馬車、人力車、嘟嘟車擠在馬路上,不斷傳來刺耳的喇叭聲,巴士排放黑色廢氣、嚴重塞車,加上文化節第一天傍晚就下了一場滂沱大雨,走路到會場長達兩公里的路幾乎都是低窪和水泥,如此情景幾乎很難叫人心平氣和。
設備極簡的場地,卻要招待超過十萬人的出席者,當中肯定會出現許多疏忽。然而,無論是會場裡的當地志工,還是來自世界各地偕老扶幼來參與盛會的人,無論遇上多不可思議的事,所有的人都是微笑以對、苦中作樂。塞車的時候,他們就在巴士裡唱歌;路不好走,他們緊緊牽著彼此的手,不會丟失走得比較緩慢的老人家和小孩。
(F)-Family舉家參與
參與盛會的人,許多都與家人同行。5年前接觸“生活的藝術”的吳慧玲,本身擔任銀行經理,自稱脾氣一向不好,情緒起伏很大。在生活的藝術學習靜心和淨化呼吸法之後,她覺得自己的情緒有所改善,因此也帶孩子和丈夫一起參與。
“一開始丈夫也是反對,當時他並不瞭解這是一個甚麼樣的組織。後來上課之後覺得對身體有很大的改善,就開始加入了。”
吳慧玲說,此趟印度之旅雖然亂,卻亂中有序。“這輩子大概沒甚麼機會在150個國家的人面前唱歌了!”她笑言,第一天在露天會場遇上傾盆大雨,甚至下冰雹。不過人們並不怕風雨,還在雨中跳舞,而她與家人也享受其中,覺得那是一個非常深刻難忘的記憶。
(G)-Good in release stresses靜心釋放壓力
壓力大是現代人的通病,無論大人小孩都一樣。
昔加末勵志華小輔導老師鄭美蓮也是文化藝術節參與者。她透露,她在2012年在校園內開始推行靜修活動,讓學生休息時間到禮堂靜坐,引導他們靜坐及深呼吸,實踐結果發現除了加強學生專注與記憶力,也改善學生情緒及談話語氣也變得溫和;學生在政府考試成績有躍進,頑劣學生的行為也變好,專注力更集中。
靜修活動也讓學校榮奪“2012年全柔輔導管理比賽”亞軍及“2013年全柔輔導創意活動”冠軍。
(I)-Incredible India!不可思議的印度
印度旅遊局的全球宣傳口號是Incredible India——不可思議的印度;幾乎每個來到印度的馬來西亞都大呼“不可思議的印度”。
新德里(New Delhi)作為印度的首都,自英國統治時期規劃的計劃都市,但你仍然可以在這個譽為“印度中心”的現代都市中,看見馬、驢子、駱駝,甚至載貨的大象與汽車擠在同一條馬路上,讓人錯覺以為自己置身在動物園。
走入新德里城市邊緣或郊區,你馬上感受到印度的貧富懸殊分化與差距,尤其是種姓階級。印度顛覆了你對一些事情的固有看法——很多事情你理所當然的以為是這樣,但原來也可以不一樣。
(J)-Joyous喜悅
生活的藝術課程,包括瑜珈體位法、調息法和淨化呼吸法。其中淨化呼吸法是從特定順序的調息法穿插短暫的自然呼吸所組成,讓學習者可以在課程中解除壓力和負面情緒,達到平衡。
古儒吉矢志於喜悅的生活、無私的服務以及自我覺知而實現目的。他曾經說,生命是熱忱、生命是喜悅、生命是愛。因此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,都是希望人們擺脫各種煩憂、體驗完全活在當下的生命滋味,獲得身、心、情緒的整體健康,提昇性靈的成長,使人獲得喜悅、圓滿與自在的人生。
(K)-Kriya呼吸法
生活的藝術基金會以強而有力的呼吸技術為主軸,稱為“淨化呼吸法(Sudarshan Kriya),那是古儒吉大師復興古老的調息法(Pranayamas)精髓,從中研發出一種獨特呼吸技術。那是一種有效的壓力管理、促進健康的養生方法。
根據獨立研究報告顯示,淨化呼吸可以減輕壓力、增強免疫系統、減少膽固醇、緩和焦慮與憂鬱(輕度、中度與重度)、增強抗氧化的保護能力、強化腦力以及增強健康、滿足與平和的心靈。
這種呼吸法的廣泛效益已引起印度、北美的科學界及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肯定,並獲得美國衛生署贊助研究,而生活的藝術基金會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制定21世紀人類健康準則的諮詢顧問。
美國諾華東南大學(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)問題諮詢系(Dispute Resolution)甚至將淨化呼吸法課程設定為全美社工人員、心理諮詢治療師、護理人員、營養師、醫師等專業人員取得資格之必修學科。
(L)-Lee Ee Mei李苡梅‧馬來西亞“生活的藝術”中部協調員
李苡梅在10年前曾經參與位於印度班格羅的25周年慶典,當時就有超過300萬人共聚歡慶生活的藝術。這次她帶了600名馬來西亞人參與今年的世界文化節,壓力大得完全睡不著,意外從中學會了用正面的態度面對困難。
“各種突發事件發生,比如訂好時間的巴士沒來、中途拋錨,或是飛機航班延誤。一開始壓力很大,擔心被會員投訴,於是臉上表情很緊繃。第二天無可避免地發生同樣的事,我選擇了和大家一起歌唱來打發等待的時間,苦中作樂,反而帶來非常好的效果。”
李苡梅指出,這正是生活藝術的精神所在。“生命便是如此,很多事情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,唯有轉變心態。一切順利的時候,當然是件開心的事;但如果一切不太好,我們依然能夠用正面心態轉化,那才是最難的。”
快樂能夠感染他人。當一個人能夠輕鬆面對困難時,身邊的人也受到影響,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。
她說,馬來西亞“生活的藝術”始於1991年,目前在全國各地有33間會所,擁有超過3萬名會員。
(M)-Meditation靜坐
靜坐對一個想靜心的人非常重要,然而古儒吉卻認為,如果只有靜坐,通常會讓人較為被動,淨化呼吸法最獨特之處是帶出活力與沉穩。他說,在調息及淨化呼吸法之後再靜坐,你毫不費力地就滑進了靜心中,所以呼吸技術是靜心的一個方法;而靜心則是擺脫各種雜念的困擾,讓心回到當下。
(N)-National Green Tribunal國家綠色法院
世界文化節進行期間,由於場地位於恆河支流雅穆納河(Yamuna River)的氾濫平原上,也就是緊鄰河水的的生態敏感區。主辦單位在會場蓋的大型舞台,以及軍隊蓋的臨時大橋都需要動用到重型機器來搭建。
印度當地環保人士曾經作出反對聲音。他們表示,為了佈置會場,當地的植物也都已經被清掉、土地填平,對生態地形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。一名環保人士表示,400公頃的活動會場原本是一個沼澤地,如今連一片葉子都沒有了。
國家綠色法庭先前組織的科學小組已提出報告說,“生活的藝術”基金會在亞穆納河河灘地搭建的臨時設施干擾自然植被、沼澤和蘆葦,還有河灘動物等自然生態,因此罰款12億盧比,要求“生活的藝術”恢復河灘地原貌。無論如何古儒吉受訪表示,雅穆納河原本就是一條臭氣熏天的大水溝,裡面堆滿了污泥和垃圾,任何人都無法忍受在旁邊平地待上五分鐘。活動以前,“生活的藝術”義工清掉了512噸的垃圾,10萬個家庭主婦在家裡用新鮮蔬果廚餘製造環保酵素,從今年2月16日開始將酵素全部倒入河川以淨化它,後來才有水牛開始進到河裡喝水。
(O)-OM梵語
在世界文化節中最後一天的夜晚,古儒吉率領現場上萬的出席者進行集體靜坐以前,以三聲“Om”唱誦作為開始。“Om”是古老的梵語唱頌(Mantra),也常見於瑜伽課,老師授課前都會以三聲OM唱誦作為每次習練的開始。究竟Om是甚麼意思及為何要唱誦呢?
在瑜伽世界裡,對宇宙的初始有這麼一個說法:在亙古以前,星球中有一些微微的,嗡嗡的聲響,這些聲響來自於物體能量的頻律發出的音波,後來這些音律像滾雪球一樣,愈累積愈大,能量也愈強,於是包括生物在內的很多事物於是誕生了。因此,“Om”被譽為創造界最原始的聲音。
由於吟唱Om會讓呼吸放慢,緊跟著心跳平穩且緩和的作用,因此這種被譽為聲波療法的共鳴腔,其振動可直接按摩人體的脈輪(Charkra),具有體內按摩的效用,因此吟唱它被認為對身體、心靈都有益處。
(P)-Peace和平
和平是古儒吉大師藉著服務、培養人性價值所追尋的核心價值。
他是一名人道主義者,一直以世界團結、遠離暴力的天下一家為使命,鼓舞全世界數以百萬人,在無暴力、人性價值、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信念下尋求世界和平。
為此,古儒吉曾經連續三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,在2005年同一年內獲得美國伊利諾伊州全球人道獎、印度時代基金會瑪哈維爾聖雄和平貢獻獎,以及印度Dara Shikoh新德里國家和諧獎。
(Q)-Quiet Moment安靜時刻
由於世界文化節兩個夜晚都下雨,集體靜坐、瑜伽活動取消了。到了最後一天,天氣終於放晴,古儒吉大師儘管喉嚨沙啞了,依然舉辦上萬人的“和平冥想”活動,創下了世界之最。
那是3天喧鬧的活動以來,最安靜的時刻。安靜之餘,也聽見許多人咳嗽的聲音,包括古儒吉大師自己。
唯有安靜的時刻,才聽見心跳,聽得見內在的聲音。雖然僅有短短幾分鐘,然而因為與來自世界各地百萬個人處於同一個天空下,為世界和平祈福,內心充滿著喜悅和感動。
(R)-Rain&Rainbow下雨與彩虹
這是上天讓世界文化節出席者學會逆向思考的一門功課。文化節首日傍晚時分突然而來的一場急驟雨和冰雹,讓提早抵達現場的觀眾成了落湯雞;剛抵達的參與者踩著兩公路的水窪路走進會場,許多人的鞋子、拖鞋還陷入泥濘裡;還在路上的參與者更是面臨嚴重的交通癱瘓。
有人說,這場雨毀了世界文化節。然而,人們並沒有因此而離去,他們在雨中跳舞;還有人不斷地從外面湧進來,哪怕必須走在被踩得一塌糊塗的泥濘路;交通癱瘓成露天停車場,還困在巴士裡的人們唱起歌兒來,甚至開始派食物來個巴士中的晚餐,反而別有一番滋味。
“事實上,亞穆納河原本還有一股污泥味,這一場急風驟雨反而把異味吹走了。不久陽光普照,天空劃出了兩條彩虹。”在現場目睹這一場戲劇化的天氣變化,李苡梅笑言,這正是生活的“藝術”。
(S)-Sri Sri Ravi Shankar詩麗.詩麗.拉維尚卡
古儒吉大師在世界文化節的舞台上衷心感謝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與者,來自不同宗教信仰與國度。這一場膨大的盛事辦得成,全靠所有人的愛、信仰和慈悲。“請記住我們是世界公民,現在組成了全球大家庭,我們要傳播和平,傳達和諧以及人性的價值。”
1981年,古儒吉大師創立生活的藝術基金會——全球志工所組成最大的教育與人道主義組,在全球進行多樣性的公益活動,包括衝突處理、災難與創傷救助、協助婦女自立、監獄重整、女性反殺嬰教育營、消除童工並提供社會低層兒童免費教育。
他在世界各衝突頻傳的區域,參與和平談話與諮商,其中舉世公認的善事,是他將斯里蘭卡、喀什米爾與其他地區的人們帶向協商桌。
(T)-Three day三天
從第一天的爛泥走來,第二天爛泥逐漸干實,行走不再寸步難行。到了第三天,陰天轉晴,微風輕輕吹來,人們為美好的天氣而快樂地舞動起來,各國的國旗也在風中飄逸。
原來過了最糟的時刻,就是最好的時刻。然而沒有經歷過糟糕的時刻,又怎麼感受得到最好的時刻?大部份參與的人幾乎都感同身受,這三天最實在也最珍貴的體驗,莫過於此。
(U)-Unity團結一致
世界文化節是全球團結一致的結晶品。除了自動自發的志工、和平愛好者,還有帶著同一個理念的各國領袖聚集一堂。
臉上永遠掛著笑容的古儒吉大師,一再強調世界團結、遠離暴力的天下一家,他在自己面子書上說,“我的夢想就是看見全世界團結成為一家人,我們不是都應該創造一股快樂、所有人臉上都有笑容的浪潮嗎?”
在世界文化節中,他說,“我們一直夢想著世界成為一個家人。今天,這個夢想在現實中成型了。我們都是一家人,人們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裡,我歡迎你們,就像回到家一樣,這是所有人心靈的家。”
許多上台致辭的各國領袖都表達了他們的讚歎,尤其這一場為了和平而辦的大集會。其中巴基斯坦參議員雪莉拉赫曼(Sherry Rehman)這麼說道:“文化是推動文明的心臟,宗教與信仰也是一種推動文明的力量。他們不分裂,他們不恐嚇,他們不切斷,他們不製造極端讓人們漸行漸遠。他們不能把人放進箱子裡。今天的團聚就是在和諧中把我們團結起來,我要將這樣的人性色彩帶回巴基斯坦,衷心希望巴基斯坦、印度還有所有國家能夠帶領世界走向和平、繁榮,保持友好的兄弟情誼。
(V)-Volunteers義工
服務他人是“生活的藝術”其中一個重要的理念,因此義工是世界文化節最大的支柱,從各國出發的領隊都是義工,來到機場有當地義工的接應,一路護送到酒店,甚至是到處遊玩,文化節現場裡工作的更是義工,他們服務大眾的精神令人佩服。
也是導師的資深義工黃嗉幀負責為會員訂機票、安排交通和住宿,當中遇到很多無法預料的突發狀況。快樂是可以感染的,儘管在新德里之旅有很多突發狀況讓她擔心不已,“能夠來到這裡,真的不容易!”身邊的人保持快樂和樂觀的心情,她也深受影響,心境和意識狀態變得開闊。
(W)-World Forum世界領袖論壇
世界文化節不只是文化共賞,一連兩日的世界領袖論壇也在文化節期間舉行,它將商業、政府、政治、科學、非政府組織、宗教團體、體育、學術及媒體領域的世界級領袖齊聚一堂,就熱點議題充份討論,以和平為目標謀求共識和解決方案。
出席者都是全球傑出領導人才,比如津巴布韋副總統Phelekezela Mphoko、日本教育、文化、體育、科學及技術部長下村博文,美國眾議院議員Katherine Clarke、伊斯蘭合作組織第九屆秘書長伊桑諾格魯教授、巴基斯坦議會成員Uzair Khan、南非女性部部長沙班古、巴基斯坦人民黨副主席Sherry Rehman,還有約旦、阿富汗、歐洲、尼泊爾、印尼、澳洲、加拿大、哥倫比亞等國領導代表,談論全球性課題如難民、恐怖分子、女性權益、經濟發展、內在平靜等。
(X)-X Violence對暴力說不
“除非我們擁有一個沒有壓力的心智及無暴力的社會,我們是無法達成世界和平的。”古儒吉大師說。而杜絕暴力,從自己的心靈開始。
生命的藝術基金會希望創造一個無暴力、無壓力的社會,並以和平的理念為核心。為了協助人們消除壓力及體驗內在的祥和,生活的藝術提供了紓壓的課程,教導呼吸的技術、靜心及瑜珈等。這些課程已經幫助了全球千百萬人克服壓力、沮喪及暴力的傾向。
生活的藝術不只透過多樣化的人道服務方案,其中包括化解衝突、災難救助、鄉村永續發展、婦女自強、受刑人更生、全民教育及環保等方案,將和平傳播到世界各地。其姐妹組織如國際人性價值協會(IAHV)、Ved Vignan Maha Vidya Peeth(VVMVP)、詩麗詩麗若威香卡教育學院(SSRVM)及Vyakti Vikas Kendra India(VVKI)等,也致力於實踐一個沒有壓力及沒有暴力的世界,共同規劃及執行生活的藝術的人道服務方案。
(Y)-Yoga瑜伽
瑜伽不僅是一種運動,更是一種生命的藝術。一般人對瑜伽的概念,大都停留在肢體的伸展或體態的雕塑上,但其實瑜伽也提供了心靈和靈性等全方位的鍛鍊,以及生活態度和生命思考的方式,讓人的心清澈明亮。因此在“生命的藝術”中,靜坐、呼吸法以及瑜伽是一體的,讓人通過感受自己的呼吸,藉此回到自己的身心,釋放生活上的壓力。
(Z)-A Zest for Life生命的熱忱
古儒吉大師曾提及,生命走到最後,人們會被問及兩個問題:我們在世間給予多少愛,以及我們從世間取得多少知識?那些沒有給予的愛,或沒有取得的知識,你將回來再做。當你將付出視為快樂的事,它不會捆綁你;但當你付出並期待快樂,它就會捆綁你。你要100%地付出,但不要過於狂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