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生活誌 - 文化空間

【馬華劇場人在台灣】劇場訓練的信念與追求

《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》第11期(2010)刊登過一篇〈馬華劇場在台灣〉的內部座談紀錄,主持人為耿一偉,與談者包括身聲演繹劇場團長吳忠良、窮劇場聯合藝術總監高俊耀及劇場導演、演員莊雄偉。最後,主持人問了一個問題:“用你們的話來講,甚麼是馬華劇場?”3個人分別回答:吳:一句話形容呢,就是在台北的流浪者,有點流浪藝人這樣的。莊:像是一棵在馬來西亞已經種好的樹被挖了然後種在台灣,現在是等待他如何去生長或是如...

View Article


【古晉筆記】答答的馬蹄揚起又落下

砂拉越的賽馬活動歷史悠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1880年,而比較正式的定期賽馬活動則出現 於1890年。這得歸功於酷愛騎馬的第二代白人拉者查爾斯布洛克,加上其歐籍政府官員 主要來自其英國家鄉德文郡——一個馬術活動普及化的地方,促使拉者政府興致勃勃在古晉推廣 賽馬運動。當年的賽馬地點位於浮羅岸,是拉者向幾位大富豪商借的地段,其中包括詔安大老田考和福...

View Article


【昔約今城】打Bank

生活,難免會遇上困境,懂得轉念或調 整思維跳出框框,自然滄海一笑,在人生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,茁壯前進,越走越遠。相對的,若強行執著,作繭自縛,不善展闊 思維從死角或迷惘中跳脫,即便才華橫溢,亦猶 如“打bank”一樣,自設僵局,輸掉全盤遊戲。風靡於六、七十年代的童玩玻璃彈珠guli,給那年代的小孩帶來無數的童歡樂趣。至今相隔 數十年,與走過guli年代的中生代談及guli,大家...

View Article

【閲讀馬華】素以為絢兮

上一本書《犀利仁醫》,作者樺真還在醫院工作,信手拈來都是寫作素材。出版這本《這時,別叫我醫生》時,她已從醫院這個大醫療環境轉換至小規模的體檢中心,從日夜顛倒的36小時oncall到規律的生活,素材就此掏空了嗎?本書分三輯,第一輯還是寫醫院工作時期的故事,那些還未整理及書寫的故事依然溫柔明晰地被書寫出來。那是一種自我梳理的狀態,仿...

View Article

【阿卡貝拉】bar14:相遇

我一直想在歐洲隨便哪個古老教堂裡唱 一支合唱曲,但這種機會對於我們這些在東南亞生長的合唱團成員來說,太過奢侈。 我們對歐洲總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。也許就像朝聖,但我並非教徒,這樣的想望無非是對合唱歷史淵源的探索,就跟小孩問爸爸媽媽,我是怎麼來的,一個道理,答案不重要,那份對自身存在的強烈好奇才最重要。有一種說法,音樂的發展與空間息息相...

View Article


【鑫光大道】逆風前進

旅跑人生的第一站是香港大嶼山越野超 馬,那是渺小的我向世界踏出的第一步。不再只是拿著旅遊書,背著相機在街頭四處游走的日程。山林裡樹枝上綁著的記號是我前進的方向,未知的前方總是充滿驚喜,我用眼睛代替相機,看到的風景不再只是方格裡的畫面。我的雙腿跟隨著我的意志移動,不為誰而趕路,不 為誰而停駐。因為旅跑人生,每一次的出走開始...

View Article

【寫我的國土】希望之谷(二)──雨林木屋

之前,順道去看看及支持在雙溪毛 糯舉辦的Mari market,也帶學生去寫生,剛巧遇見一位朋友,他告訴我,前面 的小路有非常漂亮的雨林木屋,適合寫生。隨後就特意的翹班一天去到那兒寫生。到了目的地,眼前一亮,那不是我上次去日本的白川鄉嗎?屋...

View Article

【日常週記】行街街

星期日下午1點,決定去茨廠街斜對面已經存活60年的麗 豐茶冰室吃牛肉麵和糯米雞,那裡車水馬龍人潮川流不息還是不要帶上E比較好,於是匆匆收拾小貝比家當移動到他舅母家,在10分鐘的車程中告訴處於分離焦慮期的E那裡有2個小表哥很好玩噢,我儘量讓音調聽起來像是要去快樂遠足,希望他沒有對我即將撇下他去吃喝玩樂的計謀感到焦慮。很久很久以前大概20年前,我在吉隆坡八打靈念新聞學院,...

View Article


【滾石不生苔】痛苦批發商:Nick Cave

有時候車上載著朋友時,我會做一做試驗,播放一些聽起來稍為另類的音樂,看看朋友的反應。如果播著的是Tom Waits,一般的反應是“這人是口裡含著痰嗎?為甚麼要這樣唱歌?”如果播著的是Leonard Cohen,一般的反應是“這老人是誰啊?唱歌懶懶散散,這樣都可以出唱片?” 比較不客氣的會說:“這也是歌?”但也有例外的時候,有一次在我播著Nick...

View Article


【編採手記】他們的精彩故事鼓勵你我

激勵的、療癒的、撼動的、改變的力量...

View Article